8.0
东陵大盗
大陆1986国语
添加: 未知
主演: 孙飞虎,薄贯君,傅崇诚,胡庆士
简介: 1928年秋天,蒋介石为了扩充实力,用裁军和整编杂牌军的办法招兵买马,排除异己。原奉系军阀孙殿英不甘心被蒋介石吞并,企图占山为王,以缺乏军饷为由,借军事演习之机,开进东陵,准备伺机盗掘清乾隆皇帝和慈祥太后陵墓。盗墓前,孙殿英借赴南京催饷之名,支开了具有爱国思想的副军长那辛庭,派心腹团长张厚歧直接指挥盗墓行动。他们找到了入口处,但由于道口狭窄,又没光亮,将士兵吊进洞里。由于墓中安有暗器机关,接连死伤数人。张厚歧恩威并用,终于打开了慈禧的墓穴。蜂拥而入的士兵在无数金银财宝面前红了眼,发了疯。为抢珠宝,士兵们在古墓里展开械斗。心狠手辣的孙殿英率五师师长谭温江在墓道口架起机枪,在一片混乱中将珠宝加封运走。那辛庭事先对孙殿英的用心有所察觉,日夜兼程赶回东陵。途中险遭垂涎副军长职位已久的五师师长谭温江暗算。看到民族文化遗产惨遭洗劫,那辛庭气愤至极,急将此事密报平津卫戍司令部。司令部参谋长朱绶光接此密报后,假借制止这次行动,企图染指分赃。盗墓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国内爱国志士和团体纷纷要求查明真相,严惩罪犯;一些军阀、政客则煸风点火,企图从中渔利;一批批洋人打着收藏家、商人的旗号,企图收买珍宝,带往国外。一时间小小遵化城,笼罩在神秘莫测的气氛中……
993
详情
9.0
大变局之梦回甲午
大陆2015国语
添加: 2015-09-01
主演: 赵育莹,吴云飞,冯兵,韩一菲,王一鸣,于永霖,乔鸣麟,徐中伟,杨世伟,杨春晖,姜世鹭,李朝信,崔华松,秦沫涵,杨铎,史梦涵
简介: 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江海心陪同奶奶爱新觉罗·德毓到北京西郊的潭柘寺写生,在高大的帝王树下,奶奶为江海心讲述了她的爷爷爱新觉罗·溥远与奶奶云娜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  在公元1890年的冬天,年轻貌美的蒙古格格云娜在去潭柘寺的路上,被一群无所事事的贝勒们调戏,刚刚随同采买枪炮舰船的大臣从欧洲游历回国的溥远路见不平,愤而拔枪。在高大的帝王树下,溥远与云娜在一见钟情之后不顾随从侍女阻拦私定终身,一把短枪与一枚龙佩,成为他们情定一生的定情物。他们骇世惊俗的举动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老王爷要把溥远绑送到宗人府发落,云娜苦苦恳求,最后,寄予溥远厚望的老祖母发现了那枚龙佩,发现云娜竟然是自己亲如姊妹的表姐的后人,于是,在后海边百花深处胡同的王爷府,亲自为溥远和云娜主持了隆重的婚典。  公元1894年年初,紫禁城内外纷纷忙碌于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然不顾日渐逼近的日本军国主义威胁。四处呼吁的溥远被流放到刘公岛的海军公衙。甲午之年,风云突变,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大清舰队,大清帝国面对危局步步书写一个个败笔。日军登陆大连海滩,守军四处逃窜,日军攻破“远东第一要塞”旅顺,野蛮地举起屠刀,屠杀数万无辜百姓,尸横街道,冤魂游离。在这个危机关头,慈禧太后还在紫禁城庆祝大寿,紫禁城的戏台上水袖飞舞,千里外国土沦丧。溥远目睹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北洋海军官兵们或死或伤,悲愤交加。刘公岛失陷后,日军把北洋海军舰船拆除了大清龙旗,换上了日军旗帜。丁汝昌自杀,“镇远”舰护理管带杨用霖在悲愤绝望之中对准自己头部开出了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枪,饮弹自尽,刘公岛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  甲午一役,北洋海军烟消云散。甲午战争结束后,年迈的李鸿章在无奈之中飘洋过海,与伊藤博文展开了艰辛无比的谈判。回到京城的溥远,面对朝廷上下对北洋海军的指责,在愤怒之中扔了大清授予的“巴图鲁”绶带,呵斥军机处的大臣和户部官吏们,只顾窝里斗,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才真正是导致甲午惨败的罪魁祸首。在遭受排挤之后,溥远在郁闷之中以酒消愁,云娜劝他出去躲躲风头。  再次回到威海卫的溥远,为遭受孩子们耻笑和围攻的男孩小海解围,在得知小海的父亲就是军舰上壮烈牺牲的的轮机手后,再也难以掩饰自己的愤怒和悲恸。溥远为小海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把自己随身佩戴的龙佩送给小海,并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个真正的英雄,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守住门前的这片深蓝色的大海。  溥远下落不明,再也没有回到京城。年轻的云娜终生没有再嫁,孤儿寡母,在乱世中艰难度日。  在听了奶奶讲述的故事后,江海心决心沿着当年甲午战争的路走一遍,寻访溥远的足迹,画出120年前溥远的家国之梦和120后的甲午殇思。在写生的路上,江海心遇到了年轻英俊的海军特战队长,意外发现了那枚传说中的龙佩,找到小海的后人,揭开了溥远失踪的秘密,也在写生的路上收获了一份纯美的爱情……
980
详情
5.0
大地赤子史来贺
大陆2014国语
添加: 2014-08-06
主演: 孙滔,史光辉,宋晓英,牛力威,闫淑琴,刘小宝,马国伟
简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土地分不分到农户,工厂包不包到个人是集体走富路,还是个人奔小康刘庄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史来贺一遍遍地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回顾刘庄的发展历程。他得出的结论是,分则不利,合则有力。刘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在一片争议声中,刘庄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史来贺的决断和刘庄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史来贺当上刘庄村的支部书记之后,凡事总是先为群众着想,宁肯自己吃亏不能让群众吃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1965年,他任县委副书记,县里开始给他发工资。这时候刘庄的分配水平还不高,史来贺把县里发的工资交到村里,和村民一样拿工分。刘庄的分配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后,史来贺又放弃了拿村里的分配,拿起了县里的工资。有心人为史来贺制作了一份“1977年至1990年史来贺与刘庄同等劳力年收入对照表”,从中可以看出,仅这14年里,史来贺比刘庄同等劳力少收入2.5万余元。1976年,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要给每家每户盖成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第一批新房建成了。村民们要建房出力最大、操心最多的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召开大会说“搬新房先群众,后干部。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盖好一批,搬迁一批。直到6年以后,史来贺才和最后5户一起搬进新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史来贺所在的刘庄村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时任刘庄村党委书记的史来贺面对集体经济落后、村民贫困的现状,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改革开放后,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他正年富力强,两个儿子世领、世会也有才干,爷儿仨如拉出去单干,人脉本事足以轻松致富,甚至有人预言他会成为雄踞中原的富翁……他却说:“个人富了,大多数人还穷,吃饭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好觉呀。集体搞好了,群众富了,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他多年养成习惯,每夜入睡前,都要对全村300多户“过电影”。刘庄村民说:“在咱村,是集体致富,不漏一家。全村谁家日子不能过了,老史都过去拉一把。特别是对困难户,格外看得重,恐怕他们过不好。”他最牵挂的是病人、老人、孤儿寡母、残疾人,连到刘庄上班的外地合同工都感叹:“这些可怜人,平时谁理?撵在人家后头说话人家都不想听呢,他们在刘庄有福了。”  为了让刘庄群众尽快富起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史来贺带领村民先后办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这些工厂很快为刘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刘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史来贺和村班子成员反复考察,引进了高科技生物工程项目,在刘庄建设了一座全国最大的以生产肌苷为主的生物制药厂。经过此后几年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刘庄药厂已经位列全国医药行业百强, 生产的肌苷产量已占据全国的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年产值占到了刘庄总产值的80%以上。史来贺运用边学边干的实践中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集体经济的新格局。  史来贺为了刘庄的发展,为了刘庄群众的富裕吃了一辈子亏,换来的是刘庄群众对党组织的无限信赖,换来的是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976
详情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尾页
选择语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spañol 한국인 Bahasa Indonesia 日本语 Deutsch
一键换肤
下载APP